清英教育集团红色教育项目分享会内容记实
徐玲:
本次会议主要是根据前期红色教育相关书籍学习的探讨
读书如水,滋润生命;读书如火,激染热情。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就有看世界的特别眼光。一个人行走的教育是孤独的,集团化红色教育正是有我们这样一群同行人,才有强大的力量。
首先,徐玲老师分享学习《乐思》一书浅薄感悟。
本书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组织“全国首届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协作论坛”择优论文汇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首篇,上海音乐学院的奚爱民同志讲到学科思政教学之力要有“多力”,转换力、损益力、接引力、创见力、融通力、表达力。
徐玲老师谈到,这多个能力,这也是我们学科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
书中徐宇宏教师的“先秦儒家乐教思想和中国礼乐文化”,谈了“孔子的乐教观念,孟子的乐教主张,荀子的乐教思想”,为思政与音乐的结合提供了历史依据。
此外徐玲老师还分享了“艺术与政治哲学是上层建筑,同属意识形态范畴”的观点;“艺术教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实例;艺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邓青:
《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案例教程》学习内容:
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摆在首要地位,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课程教学的旨归,即不仅要上好一门外语课,同时还要上好一门思政课。这对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精湛的语言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塑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有敏锐的动检能力去挖掘育人元素,还要熟练掌握课堂设计与教学本领,达到真正实现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案例教程》是由“课程思政案例编写组”组织了40多所高校的一线外语教师参与了编写工作,涵盖不同课型,为我们呈现一堂堂真实、鲜活、生动的“示范课”。是的,这本书是由高校的老师编写,虽然我执教的是小学,但是我想语言教学和人文素养以及育人价值是想通的。尽管我执教小学英语,但是站位应该不仅仅是小学。当我们把视野放得更高,了解了高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那么作为高校教育的地基——小学教育,也将会站在更加高位的方向来设计。
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哪些材料适合作为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要素?
语言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本书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一线教师如何从海量语篇中挖掘价值内核、建立价值联系,重塑教学材料的真实过程,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解决:如何识别“有用项”,如何挖掘“隐藏项”,如何选择“最优项”的问题。
第二,如何在外语课堂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本书中的每一个案例,就是一次对教学理念的贯彻和教学设计的实践。旨在帮助一线教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真正有效地融为一体。
章丹:
因自身发展需要,我学习了《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一书。进入新时代,英语专业建设面临更新要求、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必须在固本守正的基础上实现改革和创新。为此,广大英语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如何从各个层面将"价值引领"元素引入课堂教学,融"教"与"育"为一体,践行立德树人。本书收录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上述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涵盖英语专业建设中人文化教育及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等诸方面,立足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探索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该书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教材不一致,但能起到示范借鉴作用。之前也学习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育人”贯穿其中,工作室的理念与课标不谋而合,我将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尝试、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赵雨佳:
我本月阅读的书籍是《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思政篇》。这本书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50位数学家的主要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其中,包括29位中国的数学家和21位国外数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数学家。我在阅读时感受到和其它数学史故事不同的是:对于国内数学家,在介绍其个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更重视介绍其突出成果及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国外数学家,重点放在其个人成长中正能量的元素,突出其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中对学生有启示的方面。在这本书里特别能感受到近几年课程思政、数学文化及新工科教学改革的相关成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温度,既对数学学习有补充,也对数学思政提供了参考。
史丽英: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高度重视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2018 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革命前辈走过的“路”、留下的“影”……这就是红色基因。它蕴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先进的制胜之道、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作风纪律,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泉,是鼓舞广大青少年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人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杯热土一杯魂。中国共产党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革命文化波澜壮阔,红色故事、红色基因十分丰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瞄准共鸣点、找到结合点。红色故事是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讲好红色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形式。《红色故事100篇》一书,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有人民战士的忠贞坚韧、有“沂蒙母亲”的大爱情怀、有“山东红嫂”的无私奉献....这些故事短小精彩,形式新颖,可歌可泣,催人奋进,引人人胜,让人爱不释手,增强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红色基因的传承,代表着中国坚定的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要不忘初心,就永远迷失不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接过前辈的旗帜,捍卫英雄的荣光,赓续英模的血脉,激发对信仰信念的认同感、归属感、忠实度、向心力,满怀信心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俞钰:
读《红色经典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有感:
1.学习红色经典不是单一的、枯燥的、扁平化的模式,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借鉴书中每一个专题后面的 “实践笃行”,虽然这本书是面向高中学生的,但是里面的很多活动设计也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当然我们需要结合各校校情、各阶段学生学情来进行调整,在“他山之玉”中“攻玉”,开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修炼之旅。
2.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阅读“红色”作品时,我们不仅要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体会文章所彰显的崇高思想,更要聚焦语文课程,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思辨力和严密的思维逻辑来传达思想的,让学生在学的过程迁移运用至自己的学习生活,赋予“红色”以新鲜的血液。
3.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是抱着应试的功利心态,只是一味通过传统课文单篇学习的方法来解构作品,更应以整本书阅读的姿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书本延伸至生活,带领学生与革命者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完整地、深入地感知作品。
吴志成
本月我读了许莼舫老先生的你好,数学,在读的过程当中啊,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它作为一门单纯的学科与教育之间的融合感。《你好,数学:给孩子的数学启蒙书》这套书是我国数学教育家许莼舫先生的数学科普著作合集,其中包括《趣味的数和图》《中国算数故事》《中国代数故事》《中国几何故事》《古算趣味》《数学漫谈》。
许老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例子,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我也很推荐孩子们阅读这套书,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培养科学的数学思维,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我而言,相较于以前的数学,我们更多的要把德育思想也要加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啊,在这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强调实用性、精确性以及真实性。
黄彩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新媒体时代,红色主题绘本是适合儿童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之一,一般以绘画作为讲述故事情节的主要手段,通过少量文字,以图文合奏的方式向儿童讲述曾经的红色革命故事。
我阅读的这一套红色经典连环画,主要讲述了革命先辈的斗争故事,精美的画面结合名著阅读更加引人入胜。在尊重革命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儿童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感染儿童的情绪,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感,填补儿童红色教育的空白。
另外,红色主题绘本的传播过程往往是家长和儿童之间的口口相传。对于儿童而言,红色革命年代无法亲身经历和感知,都依赖于代际传播,因而家长应在儿童阅读红色主题绘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红色绘本润童心,英雄故事代代传。让我们一起引导孩子感受英雄坚定的信仰与情怀,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让这些红色故事深入童心、浸润童心。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爱国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许洁:
最近我阅读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一书。该书虽关于高中语文学习,但有很多内容可以用于我现在日常的教学拓展。例如:毛泽东诗词专题研讨部分的内容,与我正在教学的《七律•长征》相符,我从中选择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课上,我发现学生对七律十分陌生,为了巩固所学,我把这首词引入课堂拓展学习部分,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律诗的结构和特点。课后服务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深入学习这首诗,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或许,学生对诗的最后两句并不理解,但相信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定有所理解。这本书上的鲁迅部分,也可以用到第八单元的学习中来。特别是寻找鲁迅部分,可以作为拓展学习,落实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去。这本书是意外的收获,我定会仔细阅读,深入体会,落实教学,把育人的功能最大化。
徐玲老师强调“学科红色思政教育,需要实践,更要有理论支持下的实践,这样的教育才能走得更远。”
披荆斩棘,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击鼓催征,不变的是追梦步伐。读书能让我们达到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认识教育新世界,探寻学科思政教育中的基本原理,找到今后学科教育中红色思政的新亮点与突破口。
2023学年,红色教育教育项目工作室将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