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传习社”开展红色教育的实施策略
武进区戴溪小学 黄彩凤
一、成立“王诤传习社”,传承“王诤”精神
在大队部的组织策划下,招募“小王诤”,成立“王诤传习社”。
(1)大队委策划、绘制“传习社”的海报,张贴在校园橱窗,招募各中队的“小王诤”,经过“王诤故事我来讲”比赛,最终选拔,确定20名“传习社”成员,大队辅导员为他们颁发证书。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传习社”同样如此,必须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并共同遵守。日常管理要做到“十有”:有名称、有标志、有规章、有分工、有轮换、有活动、有辅导、有评奖、有基地。为了便于传习社统一管理,在社员中推选出一名社长和副社长。指导大队委员会管理理好传习社。
(3)充分挖掘学校的教师资源,聘请具有一定特长的老师担任传习社的志愿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聘请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传习社的特邀辅导员。
(4)为了彰显传习社的特色,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起策划传习社的社歌、口号、活动宗旨等,充分体现的传习社的魅力。
二、学习红色校本课程,学习“王诤”故事。
利用每周一节的队活动课,各年级按照红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具体内容如下:
(1)低年级:了解“少有大志”、“锲而不舍”、“母亲的好帮手”、“参加红军”、“见义勇为”、“宝塔山下的红色电波”等红色故事。
(2)中年级:知道“气象事业创始人”、“勤俭节约稿科研”、“向周总理立下‘军令状’”、“半部电台”、“最后一次党组织”、“呕心沥血为‘对抗’”等红色故事内容。
(3)高年级:领悟“寻找部队”、“自制通信器材”、“创新电台工作方法”、“要攻克‘豆芽菜’”、“中国第一代通信装备的诞生”、“不能‘不走样地学习’”等红色故事内涵。
三、运用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王诤”精神
辅导队员策划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学习王诤”的红色社团活动。
(1)成立红色故事“三小员”:宣讲员、故事员、讲解员。
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自己的成员角色,如王诤事迹宣讲员、王诤场馆讲解员、王诤故事宣传员等。定期开展王诤课程展示会,比如“王诤故事我来讲”、“王诤故事我来唱”、“王诤故事我来演”、“王诤故事我来写”、“王诤诗歌我来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队员们可以走进中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红色场馆,把王诤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成立“无人机”花式表演队伍。
每次别人手里拿着遥控器时,看着无人机在空中自由飞翔,真是太酷了。但队员们都不知道无人机是如何工作的?其实这与我们王诤将军的无线电事业有着密切关系呢!我们将邀请校外志愿者,指导队员们玩“无人机”,从而引导队员体会到王诤将军创新创优的科学态度。
(3)绘制“王诤故事”口袋书。大队辅导员邀请学校绘画社团、书法社团的队员,“王诤故事我来画”,把王诤的故事设计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画,并集结成册,成为一本“口袋书”,贴合队员和辅导员利用碎片的时间,“见缝插针”式的阅读习惯。
(4)成立“翼溪”电影院。由传习社的队员,负责影片的选择、放映和管理。队员们可以用我校的“翼溪券”买票进场观看电影。没有“翼溪券”的队员。只要介绍王诤将军的一个小知识,就可以免费进场看电影。
(5)寻访各类红色场馆。“王诤传习社”成员可以组成一支寻访小队,利用假期走进英雄故里,踏寻英雄足迹,定期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感受老一辈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到王诤故居、王诤事迹陈列室、王诤科技馆、瞿秋白纪念馆等各类红色场馆打卡,传承红色基因。
四、利用新兴媒体,宣传“王诤”事迹。
(1)建立“王诤”公众号。公众号分成五个板块:故事类、活动类、诗词类、歌曲类、知识问答类。把开展的所有红色活动制作成公众号,图文并茂,还有一些活动的现场视频,把王诤精神传播得更远。
(2)借助新媒体,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少先队员。让队员们在生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队活动更有趣生动,更有实效。比如利用“VR”、小鱼直播、抖音等新媒体技术,使队员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寻访“王诤故居”、“事迹陈列室”等红色基地,犹如亲临现场,为少先队活动奏响生动的序曲。
五、立足红领巾奖章,实施多元评价。
王诤传习社的评价除了和红领巾奖章活动结合外,还可以进行队员之间的互评和辅导员、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对传习社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一一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作品展示评价的方法,既能促进传习社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又能增强传习社成员的成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