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指标12)>>文章内容
再别“武师”
昨日的天气,阳光把一切都照得那么真实,我的母校――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在与我阔别了近十七个年头的这个日子,与我重逢了。她是那么明亮,那么真实,但我却如梦游一般,恍恍忽不敢相认。
那年,我刚好十七岁。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尽管我当时并不乐意当教师,但想到能把“农村户口”转成“国家户口”,从此可以跳出“农门”,心里还是暗暗高兴。1990年9月8日,我背上行囊,骑着自行车,带着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了这所学校。她给我的印象是:高大、庄严、亲切、美丽。譬如,当我看到校园内“请您讲普通话”的标语时,决不会熟视无睹,而有一种提醒、一种警示,我会收住可能发出的乡音,或者和同伴改用不习惯的普通话交流。
校园的环境是极其优美的。我记得校园大道的两边,都是高大、粗壮又古朴的法国梧桐。梧桐叶落的清晨,漫步其中,是分外美的。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有个植物园。种的什么,如今已记不清了,但想来仍是很美的。进校门左手拐弯便是宿舍,宿舍前有围墙,围墙的圆门两边,种着几丛庞大的球形的夹竹桃。我确实是从这里叫出许多树木的名称的,包括夹竹桃。
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当然有许多回忆。这些回忆都因真实地发生过而留在我的记忆中,如一张张脸、一个个名字、一次次学习或活动的情景等等。当我重返母校故地重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能看到她相识的旧颜,唤醒那些幸福的记忆。然而,我却如梦游一般,不敢相认。我们从学校西边的侧门进入校园,照例是一排教学楼和一片开阔的操场。如今,一排长五十多米两米多高的的大叶黄杨,构成了一堵碧绿的树墙,把操场包括跑道都推在了墙外。教学楼显然已加长了,也重新装修,已然引不起似曾相识的感觉。主动地找一找吧!响着丁丁当当敲盆声的食堂的位置,我看到了“体育馆”的字样;食堂那边沿河的僻静地区,现在是一个异常热闹的超市;那片温馨、美丽的植物园呢?如今似乎被抹平了。而真正抹平的,是我们原来的二幢三层的学生宿舍楼。那块地方,一块砖都没有了,只有一些翻起的泥土,不知道将要建什么。
当我们在篮球场上经过时,正是中午时分,一群群年轻的男男女女的学生,串着一片片讲话声,从身边经过,显然是去食堂用餐了。他们可曾知道,我们一行四人中,有二人曾是这里的学生,对这块土地,当年跟他们一样熟悉。但我不能说是他们的校友,因为我早知道,这里多年前就不是“武师”了。阳光是那般明亮,那么真实,使我惊讶和遗憾着“武师”的消失。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光辉历史、培养过数以万计人民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随着历史的进程,已经被时代列车弃之荒野了。“武进师范”,这个曾经让一代代人感到无比亲切和自豪的名字,只能从史料和记忆中去寻找了。
我对新的学校并不想了解,我对武师的变迁也不必耿耿于怀。我只有与她分别了。望着大道边的单排旧梧桐,不见绿叶一张;操场边靠南墙新栽的几株桃树,却在春风中长出一片又一片动人的红云,如樱花一般,我更有一种无名的惆怅。因为我又要离开了。恍忽间,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007年3月22日
|
|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