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趣激情
语文课原本就是一门有滋有味的课程,语文的形象性注定了语文课的趣味性,语文课上得索然无味,就失掉了语文的本性。突出“文”味,要从设趣开始。
1、设趣,可从课文中找出“趣点”,然后引导学生“披趣入文”,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里是苹果里藏着五角星,还是苹果里长出了五角星?读者的兴趣就会触题而生了,《最佳路佳》里一位老太太只要投入5法郎到她设置的箱子里,就可以自行摘一篮葡萄上路,结果总是先卖完,为什么?这个细节都是相当有趣的“趣点”。这些“趣点”,又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我们的语文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享受这些“趣味”中完成教学目标,
2、有些课文“趣点”不在文内而在文外,如课文《恐龙》,让学生欣赏霸王龙捕食动物的生动场面,翼龙优美飞行的镜头,都可以用作学习这篇课文的“趣点”,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设趣。
3、文内文外都没法找到“趣点”的,可在教学手段上设趣。笔者在教《揠苗助长》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简笔画显现揠苗助长的经过,将文字符号转换成连贯的生活画面,语文课不上语文而上美术,有趣!学生顿时来了兴味,其实,这节课并不是美术课,“画”只是手段,“读”才是目的。要画好画,必须读通文,读通了文,画才有依据,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进一步感悟。
设趣,不是简章的卖弄噱头,而是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把语文课真正上得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