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参考资料:
水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据统计,一个人煤田要喝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感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痛苦往往甚于饥饿。如果没有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养分,因为养分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的根毛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在水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没有光合作用,植物也就不能生存。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农民灌溉需要水,据资料介绍,灌溉
水的起源
地球上刚刚诞生时,没有河流,也没有海洋,更没有生命,它的表面是干燥的,大气中也很少有水分。那么如今浩瀚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河流,烟波浩淼的湖泊,千奇百态的万年冰雪,还有那地下的清泉暗流和天上的云雾雨露,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地球是由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星际物质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组成有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外面围绕着大量的气体。地球刚形成时,结构松散,质量不大,引力也小,温度很低。后来,由于地球不断收缩,内核放射物质产生能量,致使地区温度不断增高,有些物质慢慢变软熔化,较重的物质,如铁、镍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轻的物质浮于地表。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地表开始形成坚硬的地壳。但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浆活动非常激烈,火山喷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动,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些地方下陷形成低地和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由于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水蒸气在空中达到饱和时便冷却成云,变成雨,落在地面上,聚集在低洼处,逐渐积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到地表最低区域形成海洋。地球上的水在开始形成时,无论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会很多,随着地球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地被送入大气层,地面水量也不断增多,经历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最后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江河湖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