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感觉肌理(一)(二下美术)
发布时间:2010-10-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时珍

课题: 第7课   感觉肌理(一)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丰富学生感知力,提升学生表现力的作用,与其他同类课题有互进、互补的关系,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和深入。本课的主旨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自然,在生活、自然中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感悟,意识到生活、自然是我们美的源泉,与儿童精神世界有相互通融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感觉肌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美

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2、能够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设计创造肌理效果来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营造肌理实践场,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创造画面。

2、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肌理特点有针对地表现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教学准备:

教具:道具、辑录实物、范作。

学具:作画工具、各种肌理物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于体验

1、师:人是具有高度灵性的动物,有非常敏感的器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我这

百宝箱里有许多的好东西,想请我们小朋友摸摸看,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摸到了什么?摸

出了什么感觉?看你的触觉怎么样?

生:(学生上台摸)有光滑的硬邦邦的玻璃杯;有毛绒绒的小布熊;有非常粗糙的树皮;有

柔软细腻的皮手套;有冰冷、坚硬、光滑的不锈钢玩具车……(学生摸出一件,师生表扬

鼓励)

2、师:同学们的触觉非常灵敏,摸出的东西都准确,我想问小朋友,你们在摸的时候怎么知

道是这样东西呢?

生:我在摸的时候主要是摸它的形状和表面的纹路,自己的手感加上头脑中的印象感觉出

来的。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表面的肌理是非常重要的,看一看每件物品的表面肌理都是不同的,

加上自己的感觉,肯定能准确地猜出来。好,既然大家有这么好的感觉,这节课我一起来学习《感觉肌理》。

4、(板书课题)

5、师:每件物品都有肌理,所谓的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路。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哪些物

体的肌理最清晰。其实,看得不清楚的物体也有肌理,只是我们肉眼看不清楚,怎么办?用放

大镜或显微镜。好,让我们在放大镜下看看这些物体的肌理。(手

纹、豆纹、泥土……
6
、播放影象:树的年轮、斑马、叶脉、麻布、贝壳……

二、欣赏与探索

1、欣赏

师:刚才我们只是欣赏物体肌理的奥妙之处,我们可以用肌理创造美,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作品(1)《快乐的家园》,用树叶压印、布贴等方法制作美丽快乐的家园。

作品(2)《淘气鬼》,用树皮磨印、剪贴、添画成顽皮的小猴子。

作品(3)《为了和平》,用手指纹压印成鸽子,用花生壳和豆子拼摆出渴望和平的人们。

作品(4)《脚下留情》,用鞋印、将纸揉皱后染色添画,教育人们爱护花草。

3、启发

我们欣赏的这几幅作品,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物体的肌理,创作非常美丽的画面。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画面的?

4、观察、讨论

把四幅作品发给四个小组,同学观察,讨论

5、小结

用了磨印、压印、剪贴、拼贴、揉皱等方法制作,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些制作方法,想不想试一试?请拿出你带的物品和制作材料试一试。

三、思考与尝试

我们知道了利用肌理的效果能够创造美妙的画面,你想用什么样的肌理效果创作什么内容的画面?请小组之间讨论,讨论后把你的设计方案告诉大家。有了设计方案,赶快拿出你的工具和材料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四、展示与评讲

1、展评作业(自评、互评、师评)

2、课后和父母去校外采集各种物品的肌理,创作有趣的画面,美化自己的房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戴溪云溪路16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