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声声》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知道 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与美。
2.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人文情感。
3.演唱《牧童之歌》与欣赏《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4.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乐句的长音处用动作或打击乐器参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疆音乐
1.听音乐,谈话导入:(播放《达阪城姑娘》的音乐)
师:同学们,进教室时播放的歌曲是哪一个民族?能否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新疆?
2.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民俗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谁者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3.探索手鼓的打法。
(1)播放手鼓声,提问:这是什么乐器?
(2)介绍手鼓的有关知识:手鼓是新疆人民唱歌、跳舞时最长用的伴奏乐器。
(3)学习手鼓的简单打法:小组交流手鼓的打法,每组派代表示范。
二、歌曲教学
1.导入歌曲:刚才和着鼓声的音乐美么?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内容?(天山、草原、牧童、马儿)
2.范唱歌曲。
3.朗读歌词。
4.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旋律,找出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
5.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歌曲教学难点:连续附点。
6.表现处理歌曲。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小牧童生活在什么地方?
2.感受《牧童短笛》与学唱《牧童之歌》不同之处。
四、说说这样好的环境多么让人向往,我们这此应该作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