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五语下册)
发布时间:2010-10-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炜

灰椋鸟

 

教学目标:

1、领悟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略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3)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2、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课文小结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一行为无比的欣慰。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鸟儿归林的时候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作者?

她有一颗爱鸟的心,爱大自然,她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 徐秀娟(1964——1987),出生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可是,就在1986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请欣赏。

1、播放歌曲。

2、听着这感人的歌曲,再想想那壮观而热烈的场面,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3、鸟是我们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愿人人都来保护鸟,人人都来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灰椋鸟

 

     等候        归林时      归林后        感想

一小群一小群   喧闹热烈

排空而至

先回来的

后到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戴溪云溪路16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