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戴溪小学创建常州市绿色学校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学校的创建将有力推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实践。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形成管理网络
1.制订学校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规划;
2.组织学校中层领导以上的干部,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统一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
(二)确立各基础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1.确立语文、思品与社会、自然常识学科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2.在各学科找出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切入点,确定渗透内容和渗透手段及方法。
(三)环境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1.将环境教育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理论教育
2.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将环境教育中涉及的“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尊重、关爱和善待他人,乐于和他人分享”等元素融入其中。
(四)环境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1.积极创建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专题及综合性的环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2.学校的班、队活动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现实需求,组织和安排与社区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环境教育活动。
(五)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的环境资源开展探究型的环保社团类活动,让他们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就此进行调查和研究,促进问题解决。
(六)筹建学校校外环境教育基地
(七)建立环境教育档案,有专人负责
(八)总务部门要确保经费的支持,搞好学校以绿化为中心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