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溪小学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地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等学生食堂突发事件,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和工作秩序,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学生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黄勇
副组长:彭新立、戴鸿、吴显康
组 员: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二、工作职责:
1.对全校学生食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具体全面负责和协调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善后处理工作。
2.负责应急事件信息收集、汇总和报送,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
3.负责协调组织学校内外医疗的救治工作,并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4.负责对相关食堂食品的查验工作,并会同相关卫生防疫和监督部门组织好各项检验工作。
5.协调处理好善后的其它各项工作。
具体职责分工:
1.组长:接到警报后,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作出指示决策,下达应急抢险命令。
2.副组长:根据组长下达的抢险命令,组织人员开展抢险工作,并做好事故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
3.其他组员根据组长分工做好应急工作,根据现场抢救机构的指令,及时组织人员,投入抢险工作。
三、了解、预防突发事件预案:
(一)食物中毒的界定
师生就餐半小时后,有三人以上同时食用相同食品出现呕吐、腹泻现象等症状,即疑似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吃入食物被某些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而致;
2.毒素(真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为有害真菌;
3.植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毒蘑菇及发芽的马铃薯。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1.在集体食堂用餐,因吃同一种有毒食品而暴发中毒,来势凶猛,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2.潜伏期短,大多在摄入有毒食品后半小时到24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大多相似,一般以急性胃肠炎症为主。
(四)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1.催吐:只要胃内尚有毒物存在,都应作催吐处理,催吐是排出胃内毒物的最好办法;
2.可用硬羽毛、匙柄、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喉壁使之呕吐,同时口服清水,反复刺激呕吐,以胃内物为清水为度;
3.将食盐
4.病情严重者在应急处理的同时急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五)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1.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不食有毒食物是预防中毒的根本措施;
2.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对食品要及时留样送检。
3.掌握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重要环节:
①禁止销、购有毒、变质食品或“三无”食品。
②防止食品变质或污染;
③食品的采购、加工要有计划性,防止变质或污染;
④加强食品的制、贮食用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变质或污染;
⑤食堂和小卖部应做到有计划的采购和烧煮食物,尽量不积压;
⑥从事炊事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传染病或未愈之前,不得从事炊事工作;
⑦消灭蝇、鼠、蟑螂等传染媒介,建立必要的卫生设施和食品卫生防护设备。
4.食前消灭病原体
①检查食品质量,腐烂、变质、污染的食品做到不买、不做、不吃;②饭、菜要煮熟、烧透,隔餐饭菜一定要回锅,烧煮透后方可食用;③吃凉菜时,用开水短时烫炒,用凉开水冲洗,并加醋调味,以消灭病原体;④对餐具进行消毒清洗后再使用。
(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①认识有毒动物、植物,以防误食中毒;
②养成卫生习惯,不可随意摄食;
③不用锌、铜、锑等器具烧煮或贮存酸性等食物,避免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
④严格遵守农药的管理和使用制度,防止食物污染而导致中毒。
四、学生食堂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1.学生食堂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指学校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发生30人以上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1)事故发生后,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应迅速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治情况,由学校再向上一级领导机关报告,在学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2)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工作小组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立即调查确认。
(3)组织应急工作小成员迅速到位,迅速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4)在相关校区设立应急救治指挥部,与地方政府专业职能部门联系,查明事故的原因,并随时掌握事故发展的动态,保持各级的通信联系。
(5)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发布事故信息。
2.学生食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
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指学校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发生20人以上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1)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治情况。
(2)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故进行评估。
(3)校卫生保健教师迅速实施救治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的责任和性质进行调查,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参与鉴定工作。
(5)保持通信联系,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发布事故信息。
3.学生食堂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
较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指学校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发生10人以上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1)在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会同各校区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应急处理,并立即进行调查摸清事故的起源,及时向学校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报告情况。
(2)校卫生保健教师及时组织好对相关人员的救治工作。
(3)校区应急工作小组及时组织对相关食堂进行督查,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协查。
(4)校区应急工作小组保持与学校的联系。
4.学生食堂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
一般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指学校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急性肠胃疾病。
(1)在医院及时进行救治同时,询问了解病因,并报校区或校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2)校区应急工作小组及时安排相关人员现场与就诊学生核查病发原因,分清责任并报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
(3)校卫生保健教师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与校区应急工作小组保持联系。
(4)校区应急工作小组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食品的监管,分清责任。
5.应急响应的升级和降级: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数不断增加,情况复杂,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应及时上报上一级应急工作小组,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范围不会进一步扩散,应上报上一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相应降低或者撤消预警。
五、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
全校各部门和各相关职能单位要充分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学生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下属相关单位工作分工如下:
1.校卫生室:
(1)做好应急事件处理的必备医药等物质准备。
(2)根据就诊情况及时发现并掌握突发事件初始诊断,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判断并报告事故的原发点和原因。
(3)应急事件第一时间组织好就诊人员救治工作,充分利用校卫生室条件实施应急救治,根据情况组成专项医治护理小组。
(4)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会医院进行相关救治和检查工作。
(5)协助卫生防疫部门查明突发事故的病因和消除病因的处置工作。
(6)及时掌握全校受诊和治疗情况。
(7)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
2.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
(1)对病发人员进行现场咨询,了解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清校内、校外原因,尽快明确事发地点和所用的食品等。
(2)汇总分析突发事件的病因、病源。
(3)由专人安排好相关人员的救治,掌握校内外医院救治情况,每日上报学校。
(4)协同班主任及家长安排好救治人员的生活服务工作。
(5)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配合医院做好治疗工作。
(6)根据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检测结论和事故调查情况,向学生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提供事故发生原因、责任分析材料和相关处理建议。
(7)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
3.学生食堂:
(1)立即封存食堂的食品留样,并针对病源疑似食用相关食品,交送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化验检测。
(2)在事故原因未查明之前,组织好各学生食堂的供应工作,对怀疑病源食品停止出售。
(3)对怀疑病源等食品和现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使病源扩大。
(4)对校内有严重病源的食堂(餐饮供应点)停业整顿,同时组织好正常的伙食保障服务工作。
(5)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和校医院对病源物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6)各学生食堂针对突发事故进行安全整顿,清理病毒源,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
六、总结报告:
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总结,分析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做好全校学生食堂等各餐饮供点的规范管理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国务院、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苏省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文件,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