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翼溪少年宫>>活动成果>>文章内容
诗润童心 诗意成长
发布时间:2015-05-23   点击:   来源:   作者:黄彩凤

诗润童心  诗意成长

武进区戴溪小学  黄彩凤

515日和1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宁波北仑区实验小学承办的“放飞童心”第8次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习活动,享受到了一场关于儿童文学的饕餮盛宴。

在一天半的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六堂不同题材、不同文学形式的课堂展示:

第一堂课是由儿童文学作家、北仑区实验小学校长郁旭峰执教的六年级儿童诗读写课《树》。郁老师教给了孩子们儿童诗读写的方法:要有奇特的想象,更需要真挚的感情。奇特的想象赋予儿童诗内容,真挚的情感赋予儿童诗灵魂。北仑实验小学的孩子有童诗的浸润,真是幸福啊!

第二堂课是由著名特级教师、上虞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执教的五年级童话习作课《新龟兔赛跑》。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方法,赋予老故事新的生命力,再运用“反复”这一写作手法把故事细节写具体,变成新童话。

第三堂课是由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比武特等奖获得者吴淼峰执教的五年级《故事一组”群文阅读》。故事中可以采用“反复”的手法突出细节描写,还可以通过画一画“情节梯”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清楚明了。

第四堂课是由杭州市教坛新秀、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姜晓燕执教的二年级绘本阅读《老狼,老狼,说什么呢》。姜老师教给了孩子们阅读绘本的方法:读了第一小节,一下子“噗咚”跳到最后来读故事的结局,这叫“跳读。”重点读一读故事的某一部分,这叫“重点读”。在猜测故事情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合理的想象。

第五堂课是由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执教的三年级《夸父逐日》。这一堂课有一个特点是孩子们没有使用教材。周老师介绍说在以前像《山海经》这类故事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辈一辈流传下去的,所以在课堂上周老师还原了神话的本真,没有使用教材,而是多次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听”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说出故事内容。当然周老师提出了讲述故事的两个要求:理清故事的大结构,说清故事的小细节。最后周老师说这个故事在各地流传,就有了各自的方言,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讲述故事。在后来的聊课中,我才明白为什么周老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讲一讲这些民间传说,因为 “不会方言,就没有语言的故乡”。

第六堂课是由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祖庆执教的五年级《语言的魔力》。张老师引领学生跟着“马克吐温”这位大师学习了写作——贴着人物去写。尤其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去写,外貌少写,因为大多数人的外貌都差不多,抓住人物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性格。

儿童文学似妈妈的“母乳”,是小学生最好的精神养料。儿童诗的课堂没有对与错,只要你积极思考,你就是最棒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怀念旧版 | 站长信箱 | 发文统计 | 访问量统计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