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翼溪少年宫>>活动报道>>文章内容
翼溪小诗社学员参加常州市苏东坡诗词朗诵(听写)大赛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15-03-09   点击:   来源:   作者:吴宏伟

诵读苏轼诗词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古风

戴小学生参加常州市苏东坡诗词朗诵(听写)大赛获得佳绩

题记:无所谓长和短,一夜之间,抑或是一念之间。然而,我们有时却要用,一天,一月,一年,甚至一生,去应验这个事实。倘若成长,已不构成猜想,那么经历,就无所谓遗憾。也许,长大的时光,我们已经拉了好长;也许,长大的时光,我们还要一直拉好长……

古典诗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强调,应该把古代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为了弘扬民族经典文化,让青少年学生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常州日报社与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常州市阳光培训中心将联合举办苏东坡诗词听写(朗诵)大赛。得知这个消息,戴溪小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有远见卓识:让孩子通过大赛把经典诗词嵌在脑子里,对激发兴趣、启迪心智、提高修养都有重要意义。于是,从201410月至20153月,历时近6个月时间的持久战拉开了序幕……

报名:不为得奖

从得知比赛消息到115日,戴小参赛报名人数已经达到52人。短短三天的报名时间,比的又是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学生和家长为何会有如此高的热情?

学校领导说,这样的比赛学校全力支持。预赛分12场,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学校安排车辆接送,安排老师全程陪同。

老师们说,乡村学校的孩子参赛机会少,苏东坡诗词大赛正好让孩子们多长见识。

从家长们报名时的片言只语中也可见一斑:“我们不是想得奖,让孩子学点苏轼的诗词有好处的,通过比赛还能受到锻炼。”

预赛:和城里孩子PK

从组委会获悉,“阳光”杯苏东坡诗词听写(朗诵)大赛报名参赛人数已达419人,而且大多都是局小、觅小、解小等名校的孩子。怎样才能在参赛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突围?戴小师生在默默准备:社团活动课上,老师们通读苏轼经典,指导孩子吟诵;课间,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个别指导,逐个过关;孩子们一得空,互相抽查。戴小校园涌动着吟诵苏轼诗词的热潮。

预赛于1213日正式拉开帷幕。比赛分为两组,4-6年级为甲组,2-3年级为乙组。预赛内容和方式:甲组选手先脱稿朗诵一首诗词,再听写一首诗词的片段或某一句字词;乙组选手脱稿朗诵两首诗词。

预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小选手们竭尽所学,赛场不断传来掌声。甲组选手施鸿帆说:“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朗诵许多苏东坡的古诗,懂得古人为人处事的方法,用最少的话表达更多的意思。”指导老师赞赏道:“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锻炼了她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我们主要为她创造一种场景帮助她背诵,而非死记硬背,理解意思,背起来比较轻松。”乙组选手吴桐说:“平时老师还有妈妈对照着让我背诵,经过不断抽背,我才能在今天的比赛中轻松背出来。这次比赛让我增强了信心,发挥了水平。”她的妈妈也说:“我希望她不要紧张,今天也发挥了应有的水平,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带她来参加。”吴桐不仅把22首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还都能默写出来,所以上台后不慌不忙,终于入围。

1228日预赛结束,经过12场预赛,戴溪小学共有9位学生冲出重围,进入复赛。

复赛:过程艰难

201521415日,复赛的日子,共有120位选手分四场进行。较于初赛,复赛增添了自选题项目。甲乙组选手在大赛规定的22首苏轼诗词范围内,任选一首或两首累计不少于八句的诗词,脱稿朗诵,但朗诵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可全家朗诵,也可配乐朗诵、伴舞朗诵、音配画朗诵、同学亲友配诵等等,不拘一格,不囿成见。按照要求,戴小精心安排、演练,组织入围选手参加复赛。

面对众多一同成长的参赛选手,戴小学生不放弃,不怯场,始终以高扬的姿态积极参赛。

甲组喻婷焱同学邀请同学共同参赛,虽然部分同伴同为参赛队员,只是复赛时被涮下,但她们甘当配角,根据自身失利经验,为喻婷焱同学谋划复赛;施鸿帆同学邀请同伴一起吟诵诗词,还征得家长支持,邀请古筝小高手为朗诵配乐;乙组吴桐同学在妈妈指导下,精心设计节目导语,还请妈妈现场书写苏东坡经典……

复赛紧张而激烈,最终甲组喻婷焱、乙组吴桐两位同学进入决赛。

决赛:破茧成蝶

历时近6个月,共419位选手参加,经过12场初赛和4场复赛的角逐,甲乙两组各有15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37日下午,决赛的号角吹响了。不到12点半,所有的参赛选手和家长们都已经到了候赛室。小选手们个个精心打扮,有穿古装的,有梳发髻的,还有粘胡子的……自信的小选手只顾着找人聊天,谨慎的还在温习着苏东坡的诗词,还有的紧张地坐在角落一言不发……

下午1点,各位领导和评委入座。这次比赛评委的阵仗很大,领导嘉宾同样来头不小:常州日报总编胡国华,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卢晓光,常州日报副总编汪利宁。在各位嘉宾的见证下,决赛于1点半正式开始。

舞台上的小选手倾尽全力,各显神通,为大家带来了极其精彩的表现:他们有的带了小伙伴弹古筝给自己助演,有的带了父母亲戚吟诵、演皮影戏给自己助演……三个小时的决赛高潮迭起,让观众过足了眼瘾。

戴小乙组选手吴桐历经朗诵、默写两关,自选题一关她邀请学校邵建峰老师作助演嘉宾,吟诵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孩子的朗诵入情入境,老师的现场书写潇洒自如,赢得评委、观众齐声喝彩,最后吴桐同学获得“优秀选手”称号。赛后,大赛主办方阳光教育集团陈德容先生主持仪式,珍藏了这幅书法作品。甲组喻婷焱同学表现更为出色,因为准备充分,朗诵、听写、赏析三关自信从容。自选题项目邀请同学做助演嘉宾,通过古典诗词吟诵,配上现代舞蹈,把观众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最后获得二等奖(总分第三),成为“弘扬经典小榜眼”。喻婷焱同学在赛后感慨道:“老师,我觉得苏轼的诗词好容易背啊!以后有这样的比赛,一定通知我!”看着孩子兴奋的笑脸,顿时觉得她长大了不少。

大赛落下了帷幕,但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荡,千古风韵还在心头荡漾。让我们继续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的脊梁。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让我们都成为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感情丰富、心灵高尚的人。也许,孩子的成长就来源于中华经典的力量。(戴溪小学通讯组供稿  撰稿:吴宏伟  摄影:张乾  审核:彭新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怀念旧版 | 站长信箱 | 发文统计 | 访问量统计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