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网站!现在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家长频道>>阅读推荐>>文章内容
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9-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邵琴

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当今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上高价提高班、特长培训班,以为钱花在孩子身上就能帮孩子学业优秀、有好的前程。把孩子和钱交给别人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用,放弃了家庭对孩子的优质资源,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明智的父母并不看重那些物化的、外在的投入,而是“投资”于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满足孩子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为自己“投资”要静下心来学习,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

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把对学习的“投资”更多用在自己身上,比一心盯着孩子所产生的教育效益更大。

要领一:学习、了解社会环境、学校要求,不断转变观念,适应新变化。家庭教育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在于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不能用传统的思维认识今天的事物。尤其是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孩子生活背景的变化,只有了解才能融入。父母需要学习的,不仅是操作网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网络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的学习和行为方式,与时俱进才能与孩子的成长同步。

要领二: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家庭教育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成功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彼此积极互动的基础之上。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权利和需求,以孩子为本而不是以家长为本认识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否则必然会给孩子帮倒忙。同时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对新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他们束缚较少,创新思维往往超过成年人。所以父母没必要固执己见,向孩子学习才是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

要领三:在实践中学习,享受“成长”的乐趣。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父母们通过课堂、书本学习的是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而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反复实践中的学习和自身的经验积累,才有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育能力,这是父母能胜任子女教育的主观条件。不依赖以往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善于动脑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成长,体现父母的教育智慧,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要领四:善于利用多渠道,进行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当今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学习资源,诸多社会机构关注家庭教育,各类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民间社群层出不穷,互联网搭建了各种学习平台。对父母而言,见多才能识广,把握更多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才会善于辨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乐于花时间充实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动脑筋提升自己,是以自身的成长促进和引领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为自己“投资”要下功夫修炼内心,把培养孩子的眼光放得远一点

父母内心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面对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如何以孩子的长远利益为重保持淡定的心态,对父母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领一:放平心态,调整自己对孩子期望的“度”。要以孩子自身的需求和状况而不是以自我想象为标准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为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左右,既不能期望太低或者对孩子没有期望任其发展,也不能违背孩子的成长特点和意愿强行要求、拔苗助长。父母的期望让孩子通过努力“跳一跳,够得着”是最佳结果。

要领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改变急于求成心理。放手让孩子“犯错误”,把孩子犯错误、不成熟当作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把对孩子的要求分解为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出来,让孩子有机会在不断实现近期目标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孩子来说,无论是赢是输、是成功失败,也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引导孩子有尊严地面对不完美、学会败不馁,首先需要父母要有输得起的心态,同时懂得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在“犯错误”中获得成长。

要领三:克服从众心理,不与别人的孩子攀比。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把功夫下在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激发孩子潜能上,避免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指责自己孩子的缺点,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多探索、不盲从。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孩子会出现自己独特的兴趣、意愿,也会主动寻求更高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做的是因势利导,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条件,而不是固守自己的想法不放。

要领四:舍得“放权”,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于自己的事有了主张,就有发表意见、做出决定的权利。实际上,成年人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成长提供支持、创造条件,而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也不应当把成人社会不适宜孩子的东西强加给他们。父母适当“放权”,把孩子事情的决定权、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把要求孩子不能、不许做的事情,变成一个孩子自己的机会,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事无巨细管孩子的劳顿,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为自己“投资”要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不吝啬情感投入

本来,家就是家庭成员彼此陪伴、共同生活的场所,亲子之间的互动性强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之一和最大的优势所在,有陪伴才能彼此了解、彼此理解,父母的言行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

要领一:与孩子的积极互动中实现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盯着孩子写作业、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不是事无巨细地对孩子指指点点。积极的互动是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共情,同孩子共同探讨价值观和行为选择。这比单向度说教更有积极的教育效果。

要领二:保障共同时间,亲子共学、同乐。父母对子女爱的元素是共同时间,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不会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远离孩子。有了共同时间,大人孩子可以共同营造学习氛围,彼此的肢体语言才有可能感悟得到,相互之间才能说出欣赏、感谢、期待、道歉的话语,亲子之间才有可能共同做事、相互学习沟通,并由此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共同的劳动成果。

要领三:精心营造和谐的家人关系。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缘起的地方,也是让生命延续的地方。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无论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对待彼此、对待孩子,对孩子而言都打下深刻的烙印。积极而全面的人际互动,合作、平等、相互支持是孩子产生安全感和亲和力、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土壤,而对抗、冲突无疑会对孩子造成直接的或隐性的伤害。把功夫下在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上,对其他家庭关系具有直接作用。不仅决定家庭是否幸福,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这样说来,父母真的为了孩子好,大可不必在投资学区房、择校、上培训班之类难以左右孩子未来的事情上过于纠结了,“投资”于自己才是靠谱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以生命孕育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对他影响最深刻的事。亲子之间的积极互动,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作者: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怀念旧版 | 站长信箱 | 发文统计 | 访问量统计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