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要表扬孩子。而表扬孩子是一门学问,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其中的窍门。
表扬除了要真诚外,还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我表扬孩子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表扬孩子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励孩子朝着原定的目标继续前进。所以,表扬孩子应该具体,要让他知道该怎样去进一步努力。
然而,有许多家长不清楚这一点,他们总喜欢用“聪明!”、“漂亮”等一些笼统、模糊的话语来赞美孩子。殊不知,这样的表扬存在着问题。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就得到过一次这样的教训:
周末,该访问学者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告诉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只能赞扬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包含遗传的成分,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个人的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其实,为了研究表扬的激励作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米勒博士还曾做过一项实验:他将412名10--12岁的小学生分成两组,观察其受到表扬后的反应。在让孩子们接受多项考试后,对其中的一组夸奖其“头脑聪明”,而对另一组则反复赞扬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过后,又再次进行考试。考试后告诉所有的同学“这次成绩都很差”。这时,先前被夸奖“头脑聪明”的一组孩子,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垂头丧气、对考试信心不足的倾向;相反,被赞扬“作出了努力”的一组孩子则大多以为自己这次不够努力,下次必须加把劲迎头赶上。该实验进一步说明,表扬孩子要慎用“漂亮”、“聪明”这样的字眼,而要多表扬他作出努力的具体行为。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你可以说“你真会动脑筋!”“你学习很刻苦!”因为“动脑筋”和“学习刻苦”是努力行为的具体表现,任何人只要愿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这与人先天的聪明程度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有效的表扬应该是感性的,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帮助孩子树立坚定信念,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引领孩子步入成功的殿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