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家长必须改变对孩子包办代替的态度,多给孩子自主机会。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家长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
有的家长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自强精神的形成,也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善于自理的孩子是坚强的,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不会无所适从。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比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为自己准备早点……经过这些锻炼,以后当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自己待着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情况时,也能够不惊慌、不哭泣。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2.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想让孩子坚强,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待。只有让孩子自己去站立,他的双腿才会强壮,他的意志才会坚定。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把大女儿带到战争前线救护伤员,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1918年,她又要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并告诉孩子,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使她的孩子们成了坚强的人。
3. 培养孩子的信心
培养孩子的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家长应当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大胆尝试,并允许他在尝试中犯错误来获得经验。
家长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时候要注意,把焦点放在尝试的过程和孩子付出的努力上,不要过分强求一个完美的结果。父母要经常表扬孩子,让他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就不会一蹶不振,轻易放弃了。
4. 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自己力不能及的事和无法控制的情况。因此,家长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失败的原因及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以外,也要不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大一些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看看其中是否也包含了一些有益的因素,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