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戴溪小学紧急情况疏散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避免在火灾、爆炸、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惊慌失措,造成新的或更大的损失,有效预防群死群伤和巨大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生能够在紧急状态下安全、迅速的疏散,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紧急疏散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紧急疏散及救援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戚伯萍(校长)
副组长:彭新立、吴宏伟(副校长)
成 员:徐 剑 许建生 毛 晔 张 乾 学校保安及年级组长
二、紧急疏散的判断标准
紧急疏散是在火灾、爆炸、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避险,迅速将人员由危险场所撤往安全地域的行动。实施紧急疏散难度较大,其行动自身也极具危险性,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因此,不到紧要关头不可实施,而必须实施时则应当机立断。紧急疏散的决定由学校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组长做出,组长不在校由副组长决定。
三、紧急疏散的信号及发布
紧急疏散的信号有电铃和哨声两种:1、在电源和电铃系统可以使用时,宜采用电铃信号,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2、在电源或电铃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时,可采取哨音信号,哨音信号也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的发布由学校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组长(组长不在校由副组长)通知电教教师或体育教师实施,也可随机指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起,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信号实施教师在实施期间不得擅离岗位。
四、疏散通道划分
1、上课期间疏散通道的划分
一号楼
四(1)四(2)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中央;
四(3)四(4)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经一号教学楼前向西到达操场西南区域。
五(1)五(2)班:学生按两路纵队由东楼梯下,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中央偏西。
五(3)五(4)班:学生按两路纵队由西楼梯下,经一号教学楼前向西到达操场,排在四年级(3)(4)班旁。
六(1)班: 学生按两路纵队同时由东楼梯下,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紧随五年级的区域;
六(2)六(3)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由西楼梯下,经一号教学楼前向西到达操场,排在五年级旁区域。
二号楼
一(1)一(2)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由东楼梯下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
一(3)班: 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由西楼梯下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
二(1)二(2)班:学生按两路纵队直接从教室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
二(3)二(4)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向西由二号楼旁进口到达操场中央。
三(1)三(2)班:学生按两路纵队依次由东楼梯下,到达校门口花岗岩广场。
三(3)三(4)班:学生按两路纵队同时由西楼梯下,向西由二号楼旁进口到达操场中区;
综合楼
底层 美术室、科学室上课学生直接从教室向西由综合楼前进口到达操场五年级旁区域;
二层 行政、后勤人员直接从西楼梯下,由综合楼前进口到达足球场区域;
三层 在各功能室上课的师生直接从西楼梯下,由综合楼前进口到达足球场区域;
四层 在阶梯教室等室活动的师生直接从西楼梯下,由综合楼前进口到达操场六年级旁区域;
食堂、宿舍
食堂人员、宿舍休息的教师,直接由室内撤离至篮球场,
2、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疏散通道的划分
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确定。学生在哪个班级位置活动,就沿上课时间所在班级或者各功能用室规定的疏散通道(即最近的线路)转移。
五、安全集结区域
四1、四2,五1、六1、三4班学生安全集结区域在新校门口花岗岩广场。二1、二2,一1、一2,三1、三2班安全集结区域在赵翼广场草坪上。其他班级学生安全集结区域全部在足球操场西侧,跟随学生疏散的教师安全集结区域就是跟随班级的区域,食堂人员安全集结区域在北面篮球场。所有班级到达指定位置后按疏散时的队伍集合,并立即清点人数、检查人员受伤情况。任何人到达安全集结区域后,不能再次私自进入建筑物,如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由学校紧急疏散领导小组决定并组织人员救援展开。
六、疏散纪律及要求.
1.教室内疏散。上课期间,学生由任课老师组织疏散,前三列(或两列)学生走教室前门,后三列(或两列)学生走教室后门。各班以近临楼梯等通道的学生为前排,不能在走廊上按由低到高重新集结后再疏散。教师指挥学生疏散时应远离门口、走廊等通道,避免挤撞学生,并最后撤离教室。
2.楼梯间疏散。在楼梯指挥、组织疏散的负责人,岗位在各楼层远离楼梯口,疏散时,应连续地、不间断地提醒学生 “不要惊慌”“不要推搡”“不要拥挤”。遇有危险情况,迅速抢救。一号楼、二号楼各楼层负责人两名,每学期由各年级组组长安排指派。
3.优先原则。以学生优先,女生优先为原则。上课教师跟随学生一起撤离,其他老师的撤离,以不挤撞学生为原则,相机于某一班级队伍后面撤离,每一位教师都有职责维持前后队伍的疏散秩序,对一旦发生的紧急情况,应果断地采取措施,确保公众的疏散安全。
4.队伍行进。疏散时以安全第一,迅速第二为原则。师生在楼梯间、平地通道中疏散队伍最多为两路纵队。大多数班级队伍为两路纵队进行疏散;在楼梯间、在平地通道间,以快行走、小跑步通行。无论行走、跑步,都应与前面的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都不能超越前面正在撤离的人员,都不能推搡、挤撞前后左右的人员,以确保撤离安全,避免人员跌倒、踩踏事故的发生。
5.自我保护。师生撤离楼梯时可以手扶近临自己的栏杆、墙,防止摔倒;如有浓烟,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湿布掩住口鼻,尽量降低身体高度;无论发生什么灾害,灾害怎样严重,情况怎样紧急,师生都不能跳楼。
6.情况汇报。学生撤出教学楼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一侧的道路,迅速向操场规定位置集结。各班班长和体育委员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班主任到达安全集结地域后,应立即清查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迅速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安抚、照应学生,禁止任何人离开集结区域。班主任不能到达的由当时任课的教师负责。
7.伤员救治。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以后,立即开始救治伤员。伤势较重的,立即派人送往就近的医院;伤势较轻的,先由学校卫生室进行包扎、救治,然后送往医院。由班主任在第一时间与受伤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七、疏散演练
根据本预案,由学校紧急疏散领导小组决定演练时间。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以低、中、高年级段为单位,开展小规模演练,即小规模演练一学期三次。另外每学期安排一次全校性规模的紧急疏散演练。
武进区戴溪小学
戴 小 红 十 字
武进区戴溪小学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一、活动目的:
结合全国安全教育日(3.28)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决定在11月举行本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二、活动时间:
2016年3月22日,星期二。(大课间活动时间)
三、参加人员:全校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
四、演练指挥小组:
1.总指挥: 戚伯萍
2.副总指挥:彭新立、吴宏伟
3.成员:许建生、徐 剑、陆敏雅、李彩芳。
4.现场指挥、演练路线、场地负责:戚伯萍、彭新立、吴宏伟
5.计 时:毛 晔
6.伤员救护:时 珍 周美英
7.摄影、摄像:张 乾、许建生
8.应急演练信号:徐 剑
采用电铃信号,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从开始起,连续不断,时间为2分钟
9.楼梯疏散引导、遇险救援人员:(一层的老师站在底层楼梯口;二、三层老师站在楼梯转角处。)
一号楼: 东一层 贾天文 东二层 顾红华 东三层 贾 颖
西一层 俞小吉 西二层 姜唯婷 西三层 黄赛燕
二号楼: 东一层 焦琴芳 东二层 陆敏雅 东三层 姚炜雯
西一层 金 玉 西二层 陈丽锦 西三层 黄 霞
综合楼: 西一层 邵建峰 西二层 孙 瑛
食 堂: 一层西门 毛伟波
一号楼西边通道: 保安1
二号楼进口通道: 唐 瑶 保安2
综合楼进口通道: 徐敏艳
校 门口 通道: 保安3
集结区域总负责:
校门口广场:彭新立 吴宏伟 足球场:戚伯萍
五、演练内容及程序:
1.在第一次演练前,由总指挥对全校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动员。
2.总指挥发出演练命令,负责应急演练信号教师发出急演练信号,全校师生演练开始,并开始计时。
3.在当节任课教师的指挥下,学生紧急、有序地向指定的班级安全区域撤离。当节任课教师为该班的第一指挥者,其他教师在第一时间赶到相应的岗位(或本班教室或楼梯口或通道)协助指挥学生,并一起撤离。
4.学生到达指定位置后,由当节任课教师迅速就位维持好学生纪律,清点人数,并报告集结区域负责人。
5.总指挥对本次演练进行小结。
六、演练注意事项:
1.对不能参加演练的学生,班主任提前向总指挥报告,并妥善处理好这部分同学的任务。
2.分班演练时,班主任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冷静,稳定学生情绪,有序地组织学生从教室前门、后门迅速撤离。(各班前后门打开并留有应急通道)
3.全校演练时间可能是上课、下课或其它休息时间。
4.全校集体演练前5分钟,演练指挥小组所有成员、各教职工必须各就各位,如与课程有冲突,应及时调整。疏散引导人员能到达位置的要尽量到达,不能到达的要及时赶到集结区域。在演练中,如有学生摔倒,现场的任何一位老师都可立即中止演练,确保演练过程中不发生伤害、踩踏事故。
5.当节任课教师跟随班级一起撤离,疏散引导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就近楼梯口旁边指挥学生撤离,直至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后才能离开。
6.演练期间,任何教职工不得离校。
7.如发生演练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总指挥,在第一时间启动《各种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第一时间救护伤员。
武进区戴溪小学
戴 小 红 十 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