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至4月,戴溪小学得到《武进日报》媒体热切关注,连续报道学校诗教活动开展情况。
2月20日,《武进日报》讯:“……在洛阳镇戴溪小学,诗歌文化教育氛围也是异常浓厚。2006年,学校开始尝试走诗教特色之路,长廊文化、班级文化、橱窗文化展示等都把经典诗词融入其中,让师生浸润于优秀诗词文化的氛围中;多次组织诗文诵读表演竞赛,建设校本课程;背诗、品诗、唱诗、书诗、画诗、演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诗词修养,营造了诗香校园。”
4月15日,《武进日报》以《古诗词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为题,两千多字的版面,专版报道戴溪小学诗联活动课程。从“戴溪小学:传承诗词文化,将诗联教学引入课堂;翼溪小诗社:诗词创作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南风词社:古典诗词教授,以弘扬诗词国粹为己任”三方面详细报道戴溪小学诗联课程的引进、普及、发展等情况。《武进日报》讯:“走进戴溪小学,迎面不远就能看到校园东南角矗立着高达3.5米的赵翼全身塑像,边上还有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翼溪小诗社已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师生创作诗词近1440首,童谣、对联2500余首(副)……”
《中国诗词大会》的“霸屏”,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同时也引发大家思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该如何传承发展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把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考核体系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我觉得,更应该引导大众理解、欣赏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播、传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武进区作家协会主席荆和平认为,“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要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需要创新传播方式,适应现代社会。同时,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