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双减”共分享,线上教研促提升
阳春三月,校园本该书声朗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常态化的教学教研活动。在疫情笼罩的特殊时期,戴溪小学数学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相聚云端,开启了一场“夯实‘双减’共分享,线上教研促提升”的交流会。
观课
3月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数学教师们根据链接,分头观摩了清英集团各校提供的的四节数学课:清英外国语学校的张珏老师和学府小学的赵雨佳老师执教一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常大附小的蒋鑫老师和戴溪小学的沈霜娇老师执教四数《乘法分配律》。
议课
3月21日下午,大家利用腾讯会议,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议课活动。活动由数学教研组长吴志成老师主持。
所有老师依次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低年级的两节课,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明确算法,掌握口算技能。教师语言亲切,充满童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四年级的两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板块清晰,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数学规律,启迪学生获得发现。
学科负责人陆敏雅老师在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进行总结。她强调,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要从以下四点进行努力:1.设计开放,张弛有度;2.活动丰富,环环相扣;3.语言精致,科学严谨;4.发展素养,完善认知。
感悟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每位教师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通过观摩四位老师的网课,我明白了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方法。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展示交流等方式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作为低年级老师,还要通过自己充满童趣的语言吸引孩子,让孩子乐于学习。
认真学习了四位老师的线上教学课程,也认真地听取了同事们对研修内容的探讨,其中有很多思想、理念、技术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教育教学拓展了很大的空间,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需要用心钻研,更需要不断与同行交流。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他人的一句点拨就豁然开朗。这次研修活动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
认真观摩了四位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四年级的两节课都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板块清晰,举一反三,沟通了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有练有得,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深刻。作为青年教师,我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新型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从这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充分理解教材,也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四节课中都体现了老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努力备课,多钻研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今天又是充实的一天,四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当完美,各有特色,张弛有度。活动组织井然有序,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精致严谨,学生的认知逐渐完善。“心中有棵树,教学才有术。”我也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钻研,不断打磨,做最美的行者。
感悟:疫情当前,线上线下课是很不一样的,四位老师都能够迅速调整思路,上好这样的课,难能可贵。我主要学习的是沈霜娇老师的课,她的课堂上,以牛顿“悟”苹果到学生“悟”分配律,以科学的探究方式展开学生的“数学发现”之旅,用清晰的板块,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余音
在观课、议课结束之余,数学老师们又立足本备课组,聚焦一周线上学习内容,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陆老师结合学校统一要求,作出下阶段的部署: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学内容更优化,作业设计更有趣,反馈调整更及时,教学效率再提升,努力落实“双减”,减负提质增效。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戴小人站在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学校发展的角度及时教研反思,群策群力,一起奋进,总结提升,共同成长,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宅家不虚度,
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研。
当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
阳光平凡温暖的日子,
以及久违的校园生活,
终将回到身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