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数学发现”,提升思维品质
2018年9月30日,戴溪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围绕“留住数学发现,提升思维品质”展开专题研讨活动,上午第二节课,区小数学科带头人陆敏雅老师执教了一堂展示课——四数《简单的周期》,下午第三节课,大家集中第二会议室,开展评议活动。
教师——课堂是展现智慧的场所
陆老师的课堂思维含金量特别丰富。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环节,教师大胆放手,依据学情进行设计,由盆花的“找一找——我发现——算一算”到彩灯的“我发现——算一算”再到彩旗的“我想研究什么,我想解决什么问题”再到归纳三种事物的共性特点,由此完成对排列中周期现象的完整理解。课堂上,教师注重方法的提炼,注重规律的表达,注重思维的碰撞。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展示交流由偏到全,由全到优;放手中又有追问,追问中纠正学生理解的偏颇、深刻学生的认识、提升思维的品质、完善语言的表达。
学生——课堂是探求真知的场所
学生动起来,课堂亮起来。教师的退位,让学生走到了课堂舞台的中心,并在展示交流中呈现了多样的精彩。在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多样的发现,与众不同的发现,教师想不到的发现。学生在实物图上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标记,在描述“数学发现”的时候都具有一定概括性和严谨性(如:每组3个,按蓝黄红的顺序排列,一共有3组;如:一蓝一黄一红;如先蓝再黄后红,前者说清了每组的个数和颜色,后者说清了排列的顺序),在解决排列中的实际问题时更是理解精准,被除数表示第几个还是共几个,余数表示第几组的第几个,相当于每组的第几个,有余数怎么看,没有余数怎么看。就这样,学生的发现在互动中越来越到位、精彩、深刻,思维的缜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各种思维品质(如倾听、补充、质疑、评价)都在发展。生生互动充盈着学堂,学生学而有所得,享受着主动获知、主动发现的乐趣。
“发现”从哪儿来,从学生的眼睛里来。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擦亮双眼,不断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碰撞,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才能使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发现,并且日趋完善,渐近真理。
![]() ![]() |